文學成就
在《興隆祀丁曲》、 《羅女曲》、 《平壩城南村》、《偏橋行》等詩中,描繪了他行經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情風物。這些詩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但他的復古主張單純從形式上著眼,並未注重繼承古代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使文學創作走上錯誤傾向。因此,他的大多數作品思想平庸,藝術上缺乏特色。
何景明謙恭好學,端方篤行。著辭賦32篇、詩1560首、文章137篇、另《校漢魏詩》14卷、《
何景明詩集》26卷、《雍大記》30卷、《大復集》38卷、《謝禮直節本》、及《何子雜言》、《學約》等十多種。 所著多收錄《四庫全書》,經譯為多國外文,在國外也有一定的影響。 情節操守 為國士,
何景明淡泊名利、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為欽差大臣出使滇南不取官吏貢獻一金一物,任陝西還裡,《明史》記載:"官囊不滿三十金。"他立身剛烈正義、秉公直言、寧折不阿。抑制宦官劉瑾竊權亂政,孤意上書救文壇盟友,諫責皇帝"義子不當蓄;邊軍不當留;番僧不當寵;宦官不當任。" 。《明史》說:“景明志操耿介,尚節義、鄙榮利、與(李)夢陽並有國士風。” 性情雅味 為雅客,他一生充盈著親情、師恩、友情、節義與忠愛、亦怡情山水、適性任真,熱愛自己的家鄉--信陽。探淮源、遊溮水、進茶山、品新茗、觀龍潭瀑布、看雷沼噴雲、把“信陽八景”逐一進行了考證、記錄、歌詠和描繪。寫下380多首歌頌家鄉的山水詩,反映了他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溮河區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陝西提學副使。為“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並稱文壇領袖。其詩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有《大復集》。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溮河區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陝西提學副使。為“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並稱文壇領袖。其詩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有《大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