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家自曾祖起世代為官,父:壽南,官湖南郴州直隸知州。嫡母單氏,蕭山望族之後。
秋瑾幼年隨兄讀書家塾,好文史,能詩詞,15歲時跟表兄學會騎馬擊劍。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由父母做主與湖南省雙峰縣荷葉神衝老鋪子富紳子弟王廷鈞結婚。
秋瑾在婆家雙峰荷葉時,常與唐群英、葛健豪往來,“情同手足,親如姐妹,經常集聚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對月撫琴,或下棋談心,往來十分密切”。後來3個人被譽為“瀟湘三女傑”。 光緒三十年五月,赴日本留學,同年秋,在上海創辦《白話報》,倡導婦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腐敗。十月間,參加馮自由等在橫濱組織的“洪門天地會”。同時結識
魯迅、陶成章等人。三十一年三月回國籌措學費,經陶成章介紹,在上海認識光復會會長蔡元培;回紹興後結識
徐錫麟。經陶、
徐介紹加入光復會。七月,再次東渡日本,入東京青山實踐女校學習;八月,在黃興寓所會晤孫中山,經馮自由介紹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同盟會浙江主盟人。 年底,因反對日本文部省頒佈《清國韓國留學生取締規則》,率領同學回國。次年二月,由陶成章等輾轉介紹,到湖州南潯鎮潯溪女校任教。兩個月後辭職去上海,與陳伯平、尹銳志等密商,準備組織江浙會黨,發動武裝起義。八月,在上海試製炸彈,不慎炸傷,險遭逮捕。同年冬,創辦《中國女報》,宣傳革命。為策應同盟會發動的萍、瀏、醴起義,回浙江聯絡會黨。萍、瀏、醴起義失敗後,與
徐錫麟共謀發動皖浙起義,由徐赴皖活動,自己主持浙江軍事。 三十三年初,
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以大通學堂為立足點,往返滬杭,運動軍學兩界,同時又到金華、處州等地,聯絡龍華會、雙龍會、平陽黨等會黨組織。研究整頓光復會組織辦法,草擬光復會軍制,撰寫了《普告同胞檄》、《光復軍起義檄》等文告;對聚集在大通學堂的革命志士和會黨頭目進行軍事訓練。 在年夏,
秋瑾將浙江光復會員與會黨群眾組成光復軍,以“光復漢族,大振國權”八字為序,編為八軍,推
徐錫麟為統領,自任協領,約定安徽、浙江同時舉義。安慶起義失敗後,謝絕王金髮等人要其暫時離開紹興的勸告。六月初四在紹興大通學堂被捕。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僅寫了“秋風秋雨愁煞人”7個大字以對。初六(7月15日)凌晨,
秋瑾就義於紹興城內古軒亭口。遺骸幾經遷葬,後建墓於杭州西泠橋側。 工詩詞,作品宣傳民主革命、婦女解放,筆調雄健,豪放悲壯,感情深沉。有《
秋瑾集》。 1930年,於紹興軒亭口建立了
秋瑾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