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這兒是一馬平川的河谷地,土地肥沃而物產不豐,原因是河兩岸每年都要遭遇幾次洪澇襲擊。洪水來時,澤國一片,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百姓四處逃荒,災民苦不堪言。一代代繁衍生息在這裡的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為制服洪魔,使百姓免遭洪災之苦,大家投工投勞,聯手在瀧江邊修築了一道小小的河堤。
胡銓天資聰明,從小篤學,常聽其父講大禹治水的故事,深知家鄉民眾的疾苦,今聞百姓修堤,年幼的
胡銓也為之振奮,經常徒步五六里路去修堤工地,為鄉親們送送茶水,鼓鼓幹勁。當
胡銓看到不高的河堤就在眼前時,情不自禁跨上堤,對著空曠的田野吟唱開了,傾訴積壓心頭的憐民之情,抒發愛鄉之感。說也奇怪,
胡銓走過的這段河堤竟慢慢“長”高了些許。民工們見此情景,連忙跪下驚呼:“文曲星下凡了……!”豈料,
胡銓卻摸不著頭腦,嚇得趕緊跳下堤來,逃也似地離去。
胡銓在書香門第的薰陶下,能詩善賦,出口成文,說出的話像先天造就,有很強的預見性,且能美夢成真。鄰里鄉親都說他才學超眾,金口玉言,日後定是棟樑之材。一次他經河堤去當時屬吉水的富灘做客,巧遇一位雲遊的和尚去富灘上游的龍王廟取經。兩人同行於剛修的這段矮堤上。該和尚見堤雖長但不高,便隨意道:“抬腳在廬陵(即吉安縣),落地是吉水”。
胡銓由衷敬佩鄉親們的勞動,但見和尚睥睨河堤,很是不滿,可又不好與父輩年齡相仿的和尚爭辯,也脫口一句:“去時跨長堤,返期攀天梁”來回敬和尚。和尚見小小年紀的
胡銓出口不凡,莊重而不失體面,尊重而不失矜持,內心喜歡上了這小
胡銓。一路上兩人一唱一和,談天說地,見物話物,遇人談人,就事論事,暢抒己見,忘年之交隨之結成。 這天晚上睡到半夜,
胡銓做了個神奇的夢,只見星光燦爛的天際突然間烏雲湧來,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有倒海傾江之勢,具天翻地覆之態。睡夢中
胡銓見兩路天兵天將為爭奪空間勢力範圍,在天際間大動干戈,直打得天昏地暗,人仰馬翻,還各不相讓,最後把天堂大殿上的一根梁木給掀了下來,天堂大廈頃刻坍塌。過了很久,梁木落在河堤上,頓覺地動山搖,震撼環宇。又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河堤變成了大山,堤下良田變成了梯田,山間水塘變成為山中小湖,山上林木繁茂,鬱鬱蔥蔥,山間鳥語花香,流水潺潺,好一個世外桃源美景展現在眼前。
胡銓一覺醒來,甚感奇怪,便將夢境告訴村民。大夥結伴趕到河堤邊去察看,果如
胡銓所述,哪裡有什麼河堤,分明是一座真真實實的大山,百姓們便將它稱作“天梁山”。此名一直留傳至今。天梁山不僅能夏抵濤擋洪,冬抗滾滾寒流,還為當地提供了森林資源。據說1945年已投降的日本鬼子順天梁山腳而行,天梁山像一塊天然屏障擋住了鬼子東進北行之路,使山北的百姓免遭鬼子的獸行騷擾。天梁山成了百姓眼中的寶山。 十年後,
胡銓鄉試中舉。忘年之交的和尚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更認為
胡銓絕非凡人,並對早年小看河堤之事內疚不已,為表愧意而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寺廟,並自為第一任主持。誠心的和尚把寺廟操持得有模有樣,遠近聞名,因此四面香客絡繹不絕,八方騷人蜂擁而至,香火盛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