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概述
晁錯(音cháo 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漢初學者和積極的政治改革者。曾隨張恢習申商刑名之學,向伏生學《尚書》。主張中央集權。文帝時官太常掌故、博士、太子家令,遷至中大夫。有
辨才,號稱“智囊”。景帝初,官御史大夫。曾先後上書言兵事、邊防,主張重農貴粟,力倡削弱諸候,更定法令,招致王侯權貴忌恨。公元前154年,吳、楚等七國以“討
晁錯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
晁錯因此被錯殺。事蹟見《史記》卷一百一、《漢書》卷四十九。《漢書·藝文志》載
晁錯有文三十一篇,多數已佚年輕時學法家學說,
晁錯最早是學“刑名之學的”,而後又被選拔去讀《尚書》,可以說是學貫儒法。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
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袁盎
晁錯傳》等篇。 短評 公元前156年,景帝即位,旋提
晁錯為內史(皇帝秘書),後遷御史大夫(副丞相)。
晁錯(死於公元前154年)是獻身於帝國大業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155至前154年曾任帝國三個最高職務之一的御史大夫。據說他個人曾使《書經》免於亡佚,所以他不能絕對地被描述為反儒家的人。他比
賈誼更堅強,是一個能有條理和系統地分析當時問題的務實的政治家。他勸景帝勇敢地對付諸王的挑戰;他總結了影響與匈奴關係的戰略和戰術;他力主採用為國家增加農業生產的措施。與
賈誼一樣,他也很清楚秦的錯誤和缺點。 著作
晁錯為人剛直苛刻,直言敢諫,為發展西漢經濟和鞏固漢政權制定並主持實施了許多積極政策,還寫出了《論貴粟疏》、《言兵事書》、《說景帝前削藩書》、《募民徏塞下書》等大量政論性文章。《漢書藝文志》有“
晁錯三十一篇”之說,可惜未全部流傳下來。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漢族,潁川(今河南禹縣城南晁喜鋪)人。漢文帝時,晁錯因文才出眾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師)、賢文學。在教導太子中受理深刻,辯才非凡,被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景帝)尊為“智囊”。因七國之亂被腰斬於西安東市。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漢族,潁川(今河南禹縣城南晁喜鋪)人。漢文帝時,晁錯因文才出眾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師)、賢文學。在教導太子中受理深刻,辯才非凡,被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景帝)尊為“智囊”。因七國之亂被腰斬於西安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