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典故
呵斥武氏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從小就很有大志,在宮裡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在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掌管京城守衛的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這裡是我李家的朝堂,幹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隨之揚長而去,武則天知道後,非常驚訝,不僅沒有責怪,反而更加寵愛他。
封禪泰山
李隆基即帝位之初,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來國家興盛的又一個高潮,出現了“開元盛世”,朝中大臣上書力請玄宗東封泰山。玄宗經過一番謙讓之後,欣然首肯,於開元十三年十月(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
據說,以前的帝王登封泰山,如果是順承運,功績顯赫,則會出現諸多祥瑞之兆;如果是無德無能,不能順應天時治理天下,則會出現諸多兇象。而李隆基登封泰山時,雖有功於天下,天氣卻屢屢變化,給他帶來了諸多的煩惱。當時,李隆基東封泰山,單就儀仗隊伍前的馬隊,就以每種顏色的馬1000匹作為一個方隊,交錯排列,遠遠望去就像彩雲繡錦,可見規模之大,盛況空前。當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來到泰山西側的時候,突然東北風大作,從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隨從人員住的帳篷被風撕破,支撐帳篷的柱子也被吹折。官員們因此十分恐慌,亂作一團。封禪使張說本來就為封禪之事忙得焦頭爛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更使他手足無措。
為了穩定人心,他不得不出來打圓場說:“大家不要慌張,皇上是天子,如今御駕出宮,定會驚天動地,這是東海之神來接皇上封禪的。”張說的搪塞,才使大家的心稍稍平靜下來,及至來到泰山腳下,天果然變得麗日晴和。但是,到了李隆基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又狂風大作,寒氣徹骨。天氣的再度變故,不禁使李隆基心神不寧。他停止飲食,肅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他虔誠地向蒼天禱告:“我自即帝位以來,得到蒼天的佐助,國家昌盛,萬民安泰。我來登封泰山,本欲為萬民祈福,但是,如果是我本人有什麼過失,不配來泰山封禪,請上天來懲罰我本人;如果是隨從的人員沒有福分參加封禪,亦請上天降罪於我,隨從的兵士和騎乘的馬匹確實受不了徹骨的寒風,請蒼天暫停風寒吧。”李隆基祈禱之後,果然風靜樹止,山間的氣溫隨之轉暖,天氣晴和,微風南來,在縷縷絲竹歌樂聲中,李隆基順利地在山頂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為了紀念這次成功的封禪,李隆基還親自撰寫了《紀泰山銘》一文,刻在山頂大觀峰。
李楊之愛
中國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專一的皇帝,民間習稱他為“唐明皇”,《異聞錄》載《唐明皇遊月宮》一事。他和楊貴妃的故事,透過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千古傳誦。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