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橫溢 關於
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於元和七年(812年)。陳尚君《
溫庭筠早年事蹟考辨》雲生於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
溫庭筠生於貞元十七年算,卒於鹹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
溫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幼好學,苦心研習,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於詩詞。《舊唐書》本傳中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詞有《握蘭集》、《金荃集》,今不傳。唯《花間集》中尚存有其詞六十六首。
孫光憲《北夢瑣言》說
溫庭筠“才思豔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在中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像
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極為罕見,實在令人驚歎之至! 考場救人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舉進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
溫庭筠將近40歲時開始應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究其原因,大約是受宮中政治鬥爭之害。因為楊賢妃的讒害,莊恪太子李永左右數十人或被殺,或被逐,沙汰殆盡,隨後莊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
溫庭筠被捲進這起政治鬥爭中,沒受災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士。在他步入科場前,便註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後,
溫庭筠在鄠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待在家裡,不得而知。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
溫庭筠41歲時,到淮南與
李紳相見。早在
溫庭筠8歲時,便與
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
溫庭筠又去應試。這次應試是沈詢主春闈,
溫庭筠卻由於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事件的起因,是
溫庭筠有“救數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
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
溫庭筠於簾前試之。
溫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擾亂了科場。據說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
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從此之後,也就是說從55歲起,
溫庭筠便絕了這門心思,不再涉足名場。 考場救人,雖屬不該,但從這裡可看出
溫庭筠的才能。同考場救人一樣,
溫庭筠還幫過相國
令狐綯的忙。
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
令狐綯暗自請
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
溫庭筠千萬不要洩漏出去,而
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
令狐綯大為不滿。
溫庭筠看不起
令狐綯的才學。唐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
溫庭筠以“玉條脫”對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
令狐綯不知“玉條脫”之說,問
溫庭筠。
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並且說,《南華經》並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也應看點書。言外之意說
令狐綯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
令狐綯無學。
令狐綯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
溫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不高,皆因當權者所嫉也。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又相傳
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
溫庭筠攪擾場屋後,貶隋州隋縣尉,當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
徐商鎮襄陽,闢為巡官,此時
溫庭筠已45歲。在襄陽,
溫庭筠與
段成式、
周繇等交遊酬唱。在襄陽待了幾年時間後,唐僖宗鹹通二年(861年),
徐商詔徵赴闕,
溫庭筠隨後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49歲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時的
溫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與貴胄裴誠、令狐滈等博飲狎暱。當時
令狐綯出鎮淮南,
溫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鹹通四年(863年),
溫庭筠因窮迫乞於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於
令狐綯,
令狐綯並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
溫庭筠狹邪醜跡。因此有關
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51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並且落了更壞的名聲,
溫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後即居於京師。 才高累身 鹹通六年(865 年),
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次年,以國子助教主國子監試。曾在科場屢遭壓制的
溫庭筠,主試與眾不同,嚴格以文判等後,“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並書榜文曰:“右,前件進士所納詩篇等,識略精進,堪神教化,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斷華藻。並仰榜出,以明無私。”將所試詩文公佈於眾,大有請群眾監督的意思,杜絕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風,在當時傳為美談。而此舉又給
溫庭筠帶來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於眾,已遭權貴不滿,又所榜詩文中有指斥時政,揭露腐敗者,
溫庭筠稱讚“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更為權貴所忌恨。所以,宰相
楊收非常惱怒,將
溫庭筠貶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貶,所以
紀唐夫送其赴方城時,詩云:“且飲綠醁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遭受此次打擊,再次被貶,年事已高的
溫庭筠在鹹通七年(866 年)冬抑鬱而死。《唐才子傳》雲“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後不久而死,還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頓失意而死,千載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視權貴。所以
紀唐夫送他赴方城詩又云:“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當時權貴,可以排擠、壓制
溫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卻壓制不了
溫庭筠的才華四溢。
溫庭筠終以他傑出的文學成就成為文學史上千古不朽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