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倖奪魁
畢沅於雍正八年(1730)出生於鎮洋(今江蘇太倉),幼年失父,由母親
張藻養育成人,深受其母的薰陶。後至蘇州靈巖山,拜沈德潛從學。
乾隆十八年(1753),順天鄉試中舉,被授內閣中書,撰擬、結寫詔令。後來入值軍機處,擔任素有“小軍機”之稱的軍機章京,負責撰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
畢沅參加會試。會試分三場,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場。四月發榜,
畢沅榜上有名。能否登科,還得看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試。殿試時間為一白晝,未能完卷者,列入三甲之末。會試中選的人,不敢鬆氣,緊張地準備,以期考中。 四月二十五日夜,
畢沅與同僚諸重光、童鳳三在軍機處值班。他們三人都通過了會試。明日就要殿試了,諸、童二人想回寓所準備考試,讓
畢沅一人值班,說:“我倆書法好,可望奪魁。你書法不行,就別作非分之想了,替我們代勞吧!”殿試確有偏重書法的現象,
畢沅見二位同僚如此講,也就答應了。當夜,陝甘總督黃廷桂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摺下轉軍機處,
畢沅詳加研讀。翌日,殿試開考,地點在太和殿的丹墀。 殿試的內容是經史時務策一道,讀卷大臣(即評卷人)於考前一日在文華殿密擬,緘封呈皇帝閱。發下後,讀卷大臣同赴內閣,在監試御史的監督下,內閣中書用黃紙謄寫。晚上,傳集工匠,在內閣大堂刊刻印刷。護軍統領帶領護軍校等在內閣門外嚴加稽查。次日凌晨印刷完畢。考卷送至太和殿,諸考生列隊跪受,然後回到各自的試桌答題。
畢沅開啟試卷一看,時務策正是策問新疆屯田事宜的。他胸有成竹,揮筆立就。 第二、三天,諸讀卷大臣在文華殿閱卷。
畢沅的楷書不太好,但立論高深,倍受讀卷大臣的
關注,列為第四名。第四天,
乾隆帝在中和殿聽讀卷大臣讀卷,對
畢沅的卷子極為欣賞,擢為一甲第一名。諸重光得了一甲二名,即榜眼。而童鳳三位列二甲第六名。當諸、童二人得知
畢沅那晚的事後,無不嗟嘆。 仕途沉浮
畢沅中狀元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狀元例授此官。他的仕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乾隆三十年,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三十一年,遷太子左庶子,實授甘肅鞏秦階道員,即鞏昌府(府治今甘肅隴西)、秦州(州治今甘肅天水)、階州(州治今甘肅武都)一府二州的長官。曾隨總督明山出關堪查屯田。後調安肅道道員。三十五年,授陝西按察使。
乾隆帝出巡,
畢沅朝見,奏告甘肅大旱,
乾隆帝詔賑濟,免速欠田賦400萬。三十六年,擢陝西布政使。三十八年,擢陝西巡撫。黃河、洛水、渭河氾濫成災,開倉賑濟,救了若干人的性命。募民開墾荒地80餘頃。疏渠灌田。置姬氏《五經》博士,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墓。繕修華獄廟等名勝古蹟。徵集碑刻,儲藏於學宮。四十一年,賞戴花翎--這是賜給有功勳者的殊榮。四十三年,聽說有個叫高樸的官員在計爾羌私採玉石,運送回京。
畢沅逮捕審訊高樸的僕人,沒有問出什麼。
乾隆帝降旨斥責
畢沅草率。四十四年,老母去世,離職守喪。 四十五年,陝西巡撫缺員,
乾隆帝詔:“
畢沅在西安任職很久,在家守喪快一年了。特命
畢沅署理陝西巡撫。這是特殊情況,不是開在職守喪的先例。”四十六年三月,甘肅發生內亂,
畢沅會同西安將軍伍爾泰等率兵前往鎮壓,事平論功,
乾隆帝賞
畢沅一品頂戴。甘肅一些州縣謊報災情,冒領賑濟,
畢沅未據實參奏,
乾隆帝讓
畢沅自行定罪。
畢沅請罰款白銀5萬兩,以充軍餉。御史錢澧奏劾
畢沅之罪應與冒賑等同,當照冒賑議處。四十七年,
乾隆帝降旨,褫奪一品頂戴,降為三品。 四十八年,復為一品頂戴。守喪期滿,實授陝西巡撫。四十九年,甘肅再度發生內亂,
畢沅遣兵鎮壓,受到
乾隆帝的獎勵。五十年二月,調為河南巡撫。
畢沅上疏,說黃河北岸一帶連年乾旱,租稅收不上來,倉廩空虛,請截留漕糧20萬石備用。並不得私自囤積糧米,以平糧價。疏通賈魯、惠濟河以利漕運。他的奏請皆獲詔準。奉詔去調查淮水發源地,查明源自桐柏山。
乾隆帝御寫《淮源記》賜他。五十一年六月,擢湖廣總督。伊陽縣(今河南汝陽)殺官首犯秦國棟等人遲遲沒有緝獲,
乾隆帝降旨責斥,將他罷歸陝西巡撫。五十三年,長江在荊江決口,
乾隆帝覆命
畢沅為湖廣總督。
畢沅到任,上疏:“長江自松滋(今屬湖北)流至荊江萬城堤,折而東北流,荊水無處散洩。請築對岸楊林洲土坎、雞嘴石壩,逼水南流,衝涮洲沙,可克壅遏。”又請修築襄陽等處堤壩,鑿四川、湖北一帶長江的險灘,便於雲南鋼鐵的漕運。 五十五年,是
乾隆帝的寵臣和珅的40大壽。和珅,滿洲正紅旗人,紐枯祿氏,原在鑾儀衛當差。一次,
乾隆帝看見他,覺得他很象父皇的一個妃子。雍正的這個妃子長得很美,當年還是個青年的
乾隆進宮會見母后,看見那個妃子在梳頭,便從她身後捂著她的兩眼,妃子用梳子往後一甩,擊中
乾隆的額頭。母后見他額頭上有個傷疤,問他是怎麼回事,
乾隆吱吱唔唔的。母后誤以為是那妃子調戲
乾隆,遂將她賜死。
乾隆想承認自己的過錯,不能責怪那妃子,但又不敢直說。那妃子死了,
乾隆在她頸上按百個殊印,默默道:“是我害了你,魂若有靈,二十年後再相會。”他見和珅很像那妃子,再看他頸上,果然有個印,便斷定他是那個妃子轉生,倍加寵愛,官至文華殿大學士,擅權獨斷,貪贓枉法。文武百官多有討好、巴結,
畢沅是其中之一。在和珅40大壽時,
畢沅賦詩10首相贈。 五十九年,陝西安康、四川大寧發生叛亂,傳言來自湖北,
畢沅被貶為山東巡撫,摘去花翎,罰交湖廣總督“養廉銀”--正俸之外按官職高低另給的銀兩--五年,山東巡撫“養廉銀”三年。 六十年,再授湖廣總督。湖南苗入石三保造反,奉命赴常德、荊州督餉,克盡職守,'賞戴花翎。 嘉慶元年,枝江(今屬湖北)人聶人傑等造反,破保康(今後湖北)、來鳳(今後湖北)、竹山(今屬湖北),圍攻襄陽。
畢沅自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趕赴枝江彈壓,當陽(今屬湖北)又落入聶人傑手中。嘉慶帝詔罷
畢沅官。詔令未到,
畢沅攻克當陽,嘉慶帝又下詔復
畢沅職,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
畢沅擒獲石三保、吳半生、吳八月等人,惟叛亂者的首領石柳鄧還沒捉拿到。
畢沅上疏,請撤各省軍隊,留二、三萬兵分守苗疆要隘。未被允許。不久石柳鄧被浮,嘉慶帝命
畢沅赴湖南鎮撫。嘉慶二年(1797)六月,
畢沅手足麻木不仁,嘉慶帝賜“活絡丸”藥。七月,病死湖南辰州軍營中,享年六十七歲,歸葬於靈巖山的東北麓。嘉慶聞奏,詔贈
畢沅太子太保。但說他在湖廣總督任內失察過多,沒加諡號。
趙翼曾挽以聯雲:羊祜惠猶留峴首
馬援功未競壺頭。嘉慶四年(1799),太上皇
乾隆去世,嘉慶帝查辦太上皇的寵臣和珅,抄了他的家,把他賜死。
畢沅曾巴結過和珅,嘉慶聞悉,下令虎奪世職,籍沒家產。一說為朝廷追究其鎮壓白蓮教不力,濫用軍需。 學問大家 做官從政之暇,
畢沅辛勤筆耕,著作等身,“雖官至極品,鉛槧未曾去手。”北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史傑作,博採典籍,考證甄選,剪裁熔鑄,成一家之言。上起周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顯德六年(959)。但就時間來看,前後尚有巨大的空白、欲補續的,代有其人。就下續的來看,南宋有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劉時舉的《續宋編年資治通鑑》等。明代薛應旗、王宗沐各著有《宋元資治通鑑》。清代康熙年間,徐乾學等編成《資治通鑑後編》。這些續編在史事記錄、年月編排上,錯誤百出。
乾隆三十七年,
畢沅開始編纂一部新的《續資治通鑑》。他廣延英俊(諸如邵晉涵、章學誠等),博稽群書,歷時20年,完成220卷的《續資治通鑑》。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下迄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
乾隆五十三年,
畢沅任河南巡撫時,開始編寫《史籍考》,這項工程一直進行到他病死,尚未完稿。章學誠、潘錫恩相繼續補,最後成書300卷。《續資治通鑑·宋紀》中的《
岳飛》一文曾被選入初中教材。
畢沅博學多才,潛心研攻經史敬重文士,尤好扶植後進,“一時名儒,多招至幕府”,據其門下
洪亮吉記載,
畢沅生平最愛禮賢下士,“
畢沅愛才尤篤,人有一技之長,必馳幣聘請,唯恐其不來,來則厚資給之。”(《更生齋集文甲集》),著名學者章學誠、孫星衍、
洪亮吉、汪中、段玉裁等皆曾受知其門下。
畢沅精通經史,旁及語文學、金石學、地理學,並善詩文,一生著作頗豐。他在其幕賓的襄助下,搜求善本古籍,校勘輯佚,編纂了許多有價值的著作,尤其在經學與史學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經學方面著有《傳經表》、《通經表》等,並撰《墨子集註》,直接指明誹墨始於孟子,提出《墨子》作為一種古代典籍,“不可忽也”。另註疏《道德經考異》、《晏子春秋注》、《呂氏春秋注》等。
畢沅極注重歷史和地理的關係,廣徵博採,完成了王隱《地道記》和《太康三年地誌》的輯佚、《山海經新校注》等書。在金石學上,他廣加收集銅銘碑刻,編輯成《關中金石記》、《中州金石記》、《山左金石志》、《三楚金石志》、《兩浙金石志》等書。對先秦諸子,也素有研究,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有《靈巖山人詩集》傳世。同時,在他主持下,整修了西安碑林、華岳廟,翻修了
司馬遷祠,修繕了蘇東坡祠,重建了西安灞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