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11月8日(光緒元年乙亥年十月十一日卯時生)生於福福建省雲霄縣城紫陽書院(七先生祠)。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早年學習經史、詩詞,善騎射。 父壽南曾任湖南郴州知州。 1896年 在湖南依父命嫁今雙峰縣荷葉鎮神衝村富紳子弟王廷鈞。
秋瑾在婆家雙峰荷葉時,常與唐群英、葛健豪往來,“情同手足,親如姐妹,經常集聚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對月撫琴,或下棋談心,往來十分密切”。後來3個人被譽為“瀟湘三女傑”。 1903年 王納資捐得戶部主事,隨王去北京居往。時值八國聯軍入侵後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 1904年7月 衝破封建家庭束縛,自費留學日本。在東京入中國留學生會館所設日語講習所補習日文,常參加留學生大會和浙江、湖南同鄉會集會,登臺演說革命救國和男女平權道理。在此期間,曾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作為開展婦女運動的團體;和劉道一、王時澤等十人結為秘密會,以
秋瑾最終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鎖反抗清廷、恢復中原為宗旨。並創辦《白話報》,“鑑湖女俠
秋瑾”署名,發表《致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傳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權。 秋,參加馮自由在橫濱組織的三合會,受封為“白紙扇”(即軍師)。 1905年 在日語講習所畢業後,報名轉入東京青山實踐女校附設的清國女子速成師範專修科,隨即回國籌措繼續留學費用。歸國後,分別在上海、紹興會晤蔡元培、
徐錫麟,並由
徐介紹參加光復會。 7月,回到日本,不久入青山實踐女校學習。由馮自由介紹,在黃興寓所加入中國同盟會,會評議員和同盟會浙江省主盟人。在留日學習期間,她寫下了許多充滿強烈愛國思想和飽滿革命熱情的詩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將生命作犧牲。”“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初,因抗議日本政府頒佈取締留學生規則,憤而回國。先在紹興女學堂代課。 3月,往浙江湖州南潯鎮潯溪女校任教,發展該校主持教務的徐自華及學生徐雙韻等加入同盟會。暑假離職赴滬,與尹銳志、陳伯平等以“銳進學社”為名,聯絡敖嘉熊、呂熊祥等運動長江一帶會黨,準備起義。萍瀏醴起義發生後,她與同盟會會員楊卓林、胡瑛、甯調元等謀在長江流域各省響應,並擔任浙江方面的發動工作。到杭州後,與將去安徽的
徐錫麟約定,在皖、浙二省同時發動。此時她在杭州新軍中又發展了呂公望、朱瑞等多人參加同盟會與光復會。不久,萍瀏醴起義失敗,接應起義事遂告停頓。 1907年1月14日,在上海創刊《中國女報》。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併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為宗旨”。併為該報寫了《發刊詞》,號召女界為“醒獅之前驅”,“文明之先導”。旋因母喪回紹興,又先後到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這時大通學堂無人負責,乃應邀以董事名義主持校務。遂以學堂為據點,繼續派人到浙省各處聯絡會黨,自己則往來杭、滬間,運動軍學兩界,準備起義。她秘密編制了光復軍制,並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離杭州出攻,然後由紹興渡江襲擊杭州,如不克,則回紹興,再經金華、處州入江西、安徽,同
徐錫麟呼應。原定7月6日起義,後改為19日。 7月6日,
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紹興紳士胡道南出賣了
秋瑾。 7月10日,她已知徐失敗的訊息,但拒絕了要她離開紹興的一切勸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遣散眾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13日下午,清軍包圍大通學堂,
秋瑾被捕。她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 7月15日凌晨,
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