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戴復古生於窮
書生之家。其父戴棟,一生酷愛做詩,認為人生的最大樂事。朋友們見他窮困潦倒,勸他放棄做詩去應試求官,卻被他拒絕了。臨終時,
戴復古還在襁褓之中。戴棟對親友們說:“誰都免不了一死。對於死,我毫無所惜;惟一的遺憾,就是沒有來得及把這孩子培養成為詩人。”
戴復古長大以後,亦愛好詩歌,後從親友口中得知父親的臨終遺願時,大為感動。於是決心繼承父志,專心學詩。他廣泛結交詩人,切磋叨教,並曾投拜於大詩人
陸游的門下學詩,因此進步很快,詩名越來越大。
據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
戴復古早年曾流落江右武寧,當地有一位富家老翁,十分喜愛
戴復古的詩詞,因慕其才華,遂將女兒許配給他。過了二三年,
戴復古忽然提出要走了。他的妻子問他為何要走。
戴復古被逼問不過,只得以實相告,說家中已有妻室,要回家鄉探家。妻子聽後,又告知其父,其父大怒,欲找
戴復古責問,被她委婉勸阻。
戴復古臨行之際,她還拿出所有金銀首飾及積蓄送給他,以資旅途之用。臨行,她還做了一首詞《祝英臺近》相贈,
戴復古走後,她即投水而死。
這段記載有無事實根據,後人已無從考證。但所記確與《祝英臺近》的內容相當吻合。至於寫了這首詞的女子,連姓名也沒有留下,只知她是江西武寧人,人們只能稱她為
戴復古妻子。
十年後,
戴復古舊地重遊,又來到江西武寧這位已逝妻子的家中。此時已是人去樓空,殘垣破壁。他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和妻子一起同在粉壁上題詩,到如今牆壁破損,題的詩也已無影無蹤。他當年和他這位妻子的結合是靠了“詩才”,婚後的生活中自然少不了吟詩作賦的風雅之事,所以一見破壁,他就想起當年粉壁題詩的幸福時刻。但現在,人去物亡,當年的粉壁已成殘垣破壁,粉壁上的題詩也已剝落殆盡,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他不禁肝腸寸斷,寫了這首《木蘭花慢》,以寄託哀思和痛悼。
參考資料:
1、
王超.《古詩詞軼事傳說》.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483-485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间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