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王世貞最初因為文學觀點與
歸有光相左而討厭他,後來卻又不得不佩服他,認為
歸有光可與
韓愈、
歐陽修相提並論。值得一提的是,
王世貞晚年時文風亦有轉變,主張“文必秦漢”的他甚至沉迷閱讀
蘇軾的文章。
林則徐曾在嘉定
歸有光祠題一聯: “儒術豈虛談?水利書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經師偏晚達,專家論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對
歸有光在水利方面的貢獻和經學方面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評價,認為
歸有光以儒術成就功業。
歸有光(1506~1571)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為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歸有光(1506~1571)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為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